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大旱之后,我们能否"吃一堑长一智"?
相关专题: 行业报告  发布时间:2011-06-10
资讯导读:近两日,长江中下游旱区结束了少雨局面,大部分地区迎来降雨天气,使得前期困扰该地区的旱情有所缓解。但是,这场旱情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


近两日,长江中下游旱区结束了少雨局面,大部分地区迎来降雨天气,使得前期困扰该地区的旱情有所缓解。但是,这场旱情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仍旧值得我们深思。尤其是未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强,干旱来袭的几率增大,更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此次事件中的得失。

    首先,“重涝轻旱”的治水思路有待扭转。长江中下游一直属于雨水充沛地区,多年以来,该地区的治水重点一直放在防汛排涝上,对于旱情的估计和预防明显不足,节水农业技术和设备发展落后。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汛期抗旱预案还是空白。这导致大旱来袭时,一些地方缺乏应对措施。在去年我国西南地区的大旱中,也暴露出了类似的问题。这些情况提醒我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逐渐显著,即使是常年多雨的地区,也将越来越多地面临干旱的威胁。各地区,除根据自身气候特点做好常规预案,亦要对极端自然气候的出现有所预防和准备。

    其次,农田水利建设亟待加强。从此次大旱来看,当前该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落后的问题,既包括硬件方面,也就是投入不足导致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更存在软件方面,也就是农田水利发挥作用机制方面的缺失。由于项目建设中缺乏系统规划、基层组织的弱化以及市场失灵等因素,导致很多地区建成的水利设施无法发挥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日前媒体报道的,湖北省浠水县一投资百余万元的抗旱灌渠,通过了各级验收却一直无法启用,成为“摆设工程”。这种情况在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果体制机制的问题不解决,即使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也很难发挥实际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国家投资的浪费。

    再者,长江水资源分配机制亟待建立。在今年抗旱过程中,水电争利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在江西、湖北、湖南,一些地方小水电站快速发展,长江许多支流均建有电站,对上游来水进行人为干预控制。干旱季节中下游地区大量用水时,也正是用电高峰期,给抗旱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由于管理主体不一,缺乏一个有效统一的调度机制和机构,更进一步加剧了干旱时期的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紧缺。相对于前两点而言,水资源分配中的利益纠葛问题,可能更为复杂,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到今后该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会带来其他社会纠纷和矛盾。

    当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旱隐约已经过去,但是也许未来还会有其他的挑战发生。这些曾经雨量极为丰沛地区遭遇的连场大旱提醒我们,自然界对人类的挑战,将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出其不意,我们需要在方方面面做好准备。希望我们每次都能在“化险为夷”的类似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在日常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编辑:admin_2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