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农牧食品网 >> 综合资讯 > 详细信息
逢节限量变放量供应 “禁酒令”下白酒还能“扛”多久?
相关专题: 国内要闻  发布时间:2013-01-02
资讯导读:临近节庆消费旺季,曾经价格一飞冲天的高档白酒遭遇 “寒流”——近日,“禁酒令”让逢节必涨的高价白酒陷入促销战,价格出现松动,逢节限量变为“放量供应”。

仍有白酒在“硬扛”高价?

从年初至今,围绕高档白酒消费,“三公”禁令已不断升级。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要求严控“三公”经费,禁止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10月起正式实施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明确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

消费限令频出,高档白酒遭遇“寒流”。近期国内白酒市场出现怪象:一方面部分酒企酝酿涨价,希望用以往频频奏效的涨价效应来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市场并不买账,酒市整体已经“旺季不旺”。

在上海黄浦区、徐汇区多处零售点,确实有一些白酒出现涨价苗头。如53度十年红花郎从约500元/瓶涨至600元/瓶,十五年红花郎从不足千元涨至1180元/瓶。在涨价传言下,个别销售点52度新五粮液已达1298元。此前,某酒企在经销商大会祭出“保价”号召,呼吁经销商坚守底价。

2012年年初,凭身份证买限购酒成为春节一景。如今在专卖店内,商家均表示53度飞天茅台库存充足,批发仍有优惠。上海徐家汇某综合百货内,52度新五粮液标价仅920元,终端促销价甚至低于专卖店报价。

上海市长宁区一家旗舰店负责人表示,52度新五粮液专卖价仍在1109元/瓶。“即使出厂价上调,零售多拿仍有优惠。”国定路某烟酒商店销售人员表示,剑南春、郎酒等部分酒种正在促销。

“囤货提价”还能持续多久?

作为最大的白酒生产和消费市场,酒企提价,酒商囤货,是节庆消费旺季的缩影。随着“禁酒令”不断升级,“扩产提价”还能持续多久?

国内白酒专家铁犁认为,旺季不旺,折射出酒市消费需求趋于理性。由于塑化剂问题影响消费信心,不排除春节期间行情遭遇更大压力。四川宜宾一位经销商表示,12月初至今,销量同比下滑了60%。

据了解,部分高档白酒主导品牌出厂价不过六七百元,目前市价约千元。上海市商业经济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认为,酒价逐年翻番,支撑涨价的显然不是个人消费购买。除了国家廉政高压,节庆消费习惯也逐渐走向节制饮酒,将使终端经销商遭受更大压力。

除了消费增速放缓,供应扩张问题也已凸显。“白酒企业普遍追求销售量,产能过剩愈演愈烈。”酒类行业分析师施剑刚认为,随着原先依靠外购基酒的酒厂扩充优质产能,基酒产能过剩的新问题也将暴露。此外,前期囤积行为可能变为抛售离场。

白酒非理性高价将终结?

专家认为,支撑白酒涨价的需求结构已发生变化。白酒行业不应再追求“专供”及投资定位,盲目扩产提价。酒企唯有从“奢侈品”回归,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新食品产业研究院研究员谢骥认为,从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收入看,居民最能接受的白酒价格在300元左右。很多酒厂大力推广800元以上的高端酒,拼命炒作子虚乌有的概念,反映出酒类产品定价已经错位,脱离真实需求纯属“烧得不轻”。

近年来,各地白酒品牌高端品鉴会、收藏实体店层出不穷,“年份酒”、“原浆酒”、“洞藏酒”等概念比比皆是,营销中也不乏突出“尊崇”、“荣耀”、“顶级”的现象。

铁犁认为,面对品质、产量及价格等质疑,指责外界刻意抹黑并非积极的态度。相关部门及企业应强化来料监管,完善成分限额、容器使用等规范,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放心。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认为,应健全流通法规,约束批发商、生产商、零售商的交易、囤货等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市场定价机制,让企业回归消费本位。

来源:食品伙伴网   编辑:zixun_1  
本文标签: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和相关会员发布,本站已经过审核,如有发现第三者他人利用各种借口理由和不择手段恶意发布、涉及到您或您单位的肖像及知识产权等其他不便公开的隐私和商业信息时,敬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处理。但为此造成的经济或各种纠纷损失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本站联系处理方式:图文发送至QQ邮箱: 523138820@qq.com或微信: 523138820,联系手机: 15313206870。